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罕见的、无法治愈的癌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在不断增长。全球每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7至40例,而每年约有38,400例死亡病例。
MPM通常在接触石棉后20–50年被诊断出,且其正沿着未知的进化轨迹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一普遍致死的癌症仅出现了十分有限的药物开发,且缺乏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为了阐明MPM中的基因组内肿瘤异质性(ITH),研究人员对手术中获得的来自22例MPM患者的90个肿瘤样品进行了多区域外显子组测序。
MPM的基因组肿瘤内异质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队列中外源性肿瘤内异质性差异很大。系统进化树模型反映了基因组不稳定的陡峭梯度。通过迁移学习模型,研究人员检测到了重复进化,并解析了5个可预测的聚类。
克隆结构塑造了MPM的免疫微环境
BAP1/-3p21和FBXW7/-chr4事件始终发生于早期克隆。相反的,导致Hippo通路失活的NF2/-22q事件则主要发生于克隆晚期,而在亚克隆中则表现出了平行进化,表明进化受到了限制。在术后12年,有一名患者发生了非常晚期的体细胞NF2/22q改变。克隆结构和进化簇决定了MPM的炎症反应和免疫逃逸。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MPM中潜在的可成药的进化瓶颈,以及克隆结构对免疫格局塑造的影响,并可能决定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作用的临床反应。
原始出处:
Zhang, M., Luo, JL., Sun, Q. et al. Clonal architecture in mesothelioma is prognostic and shapes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Nat Commun 12, 1751 (19 March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