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到底有多有钱?
市值2万亿美元是一个衡量标准,2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它是一个经济体,那么它在全球排名第9名,排在意大利【意大利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意大利语:Italia),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和巴西之间。
市值毕竟是账面指标,除了市值,我们看一个更实际的指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指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价值。】,即公司实际可以直接支配的资金,根据最新发布的苹果财报,苹果目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909亿美元,如果将此看成一个经济体,也在全球排在第56位。
从这个意义上,称苹果富可敌国并不夸张。
然而,和其他热衷并购的科技巨头不同,苹果在并购方面的表现和它巨额的现金储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可敌国的苹果并没有大规模买买买。
它的收购策略在全球科技公司中都显得非常另类——出手的次数并不少,但金额和规模非常小。
一个简单的证明是——苹果历史上最高的一笔收购也仅花了30亿美元,那还是6年前收购耳机品牌Beats【Beats(《音乐节拍》)是SCE Studios London开发,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发行的一款特殊的音乐类游戏,本作没有发售UMD盘,目前仅欧洲地区的PS Store线上商店提供销售。】。
作为对比,其他科技巨头出手则阔绰得多——
1。微软【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97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265亿美元收购LinkedIn【LinkedIn(领英)创建于2002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是一家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SNS)服务网站。】,75亿美元收购GitHub【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因为只支持git 作为唯一的版本库格式进行托管,故名gitHub。】,85亿美元收购Skype【Skype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其具备IM所需的功能,比如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功能。】,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和相关服务的跨国公司。】;
2。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摩托罗拉(Motorola Inc ),原名: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成立于1928年。】,32亿美元收购Nest,31亿美元收doubleclick【DoubleClick是美国一家网络广告服务商,主要从事网络广告管理软件开发与广告服务,对网络广告活动进行集中策划、执行、监控和追踪。】,16亿美元收购YouTube【YouTube是一个视频网站,早期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布鲁诺。】;
3.Facebook【Facebook(脸书)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创立于2004年2月4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2012年3月6日发布Windows版桌面聊天软件Facebook Messenger。】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WhatsApp(瓦次普)(WhatsApp Messenger)是一款目前可供iPhone手机、Android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WhatsApp Messenger、Symbian手机和 Blackberry 黑莓手机用户使用的、用于智能手机之间通讯的应用程序。】,20亿美元收购Oculus【Facebook在2014年7月宣布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culus,被外界视为Facebook为未来买单的举措。】,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Instagram是一款最初运行在iOS平台上的移动应用,以一种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将你的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分享彼此,Instagram还内置了很多种的滤镜效果,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智能设备上完成拍摄照片】;
4。亚马逊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11亿美元收购Twitch【Twitch是一个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2011年6月由Justin Kan和Emmett Shear在旧金山联合创立,是Justin.tv旗下专注于游戏相关内容的独立运营站点。】,12亿美元收购Zoox,9亿美元收购Zappos【Zappos是一家美国卖鞋的B2C网站,自1999年开站来,如今已成长为网上卖鞋的最大网站,超过了Amazon。】;
即便是中国的科技巨头,在投资和并购方面比苹果也显得更加激进——阿里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腾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86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Supercell。
对比下来,苹果最大的一笔收购也仅仅花30亿美元,的确显得非常保守,那么问题就来了——
苹果保守的收购策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它并不愿意花大价钱收购某一领域的竞争对手?
它和谷歌、微软、Face【Face是国内首款视频社交软件,是一款以视频为基础的全新陌生人移动社交工具,Face有别于微信、QQ、陌陌、YY、美拍、微视等手机软件,为喜欢展示自己、喜欢发现和认识更多有趣的陌生朋友、喜欢真实互动社】book等巨头在收购逻辑上有什么异同?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先来看苹果收购策略的几个特征
1。苹果几乎从来都不直接并购竞争对手
2。苹果的收购主要以掌握某个技术的小公司为主要目标
3。苹果收购的出手次数其实并不少
这三个特征我们一一来看:
1。苹果几乎从来都不直接并购竞争对手
自80年代创立以来,苹果的主营业务一直在发生变化,从PC到MP3、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等,回顾苹果的收购,我们会发现苹果几乎并不会收购直接的竞争对手,它几乎从未收购另一家有竞争力的PC公司、MP3公司、智能手机公司或平板电脑公司。
90年代收购出走的乔布斯自己创办的NeXT公司是个例外,但苹果看重NeXT也并非它的市场份额,而是NeXT的另一项核心资产——软件,以完善自己的macOS的生态与能力,当然,还有乔布斯本人这一更核心的资产。
2。苹果的收购主要以掌握某个技术的小公司为主要目标
苹果收购的出发点基本围绕如何构建自身产品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展开,比如Siri【Siri是苹果公司在其产品iPhone4S,iPad 3及以上版本手机上应用的一项语音控制功能。】,Siri本来是2007年由挪威人【挪威人,北欧民族之一。】Dag Kittlaus创建的一家语音助手创业公司,规模非常小,但当时正值iPhone【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苹果公司研发的iOS操作系统。】想要进军语音助手领域,于是就迅速将公司收购,同时将服务整合进了iPhone 4S【汽车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等。】。
我们后来熟悉苹果推出的多项创新背后都有收购的影子——Touch ID【Touch ID是苹果公司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是2012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AuthenTec的主打指纹识别公司之后推出的。
而Face ID【ID是英文IDentity的缩写,身份标识号码的意思。】则更为夸张,它并非由收购的某一家单一公司演进而来,而是集成了苹果收购的多家公司的结果——面部识别、空间感知、结构光组件分别来自收购的RealFace、Faceshift和PrimeSense公司。
很多硬件行业的分析师在预测新款iPhone的新功能时,会专门去分析过去两年苹果收购了哪些新的公司。
3。苹果收购的出手次数其实并不少
2017年库克接受采访时称「我们大约每两周左右就会收购一家公司」,据此可以推算苹果一年约收购20至30家公司,这个出手次数在科技公司中其实并不算少,2020年,据公开报道,苹果至少已经收购了11家公司, 包括人工智能公司Xnor.ai,虚拟现实公司Next VR等。
由于有些收购金额相对苹果的规模太小,构成不了监管机构「重大投资收购事件」的标准,因此苹果并不一定会全部公告披露。
据连线的报道,苹果兼并收购团队由副总裁 Adrian【Adrian n. 艾德里安(男子名)】 Perica 负责,非常精干,团队仅有10多位成员,他们会定期和苹果核心工程团队会面,结合苹果重要项目开发进展及战略,共同确定收购对象,决策速度非常迅速。
那么,苹果如此保守的收购策略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背后的原因其实错综复杂的,总结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答案之一:出于减轻反垄断的压力是滴,苹果害怕反垄断调查。
库克在2020年7月在接受CNBC【CNBC是美国NBC环球集团持有的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是全球财经媒体中的佼佼者,其深入的分析和实时报导赢得了全球企业界的信任。】采访时表述的非常清晰:
「如果您仔细查看众议院反托拉斯对大型科技公司(指Facebook、谷歌等)调查背后的具体内容,你会发现众议院调查的焦点是这些公司近些年的收购事件,而对于我们的收购事件则没有任何疑问,因为我们的收购策略一直是收购领先的知识产权公司,而非竞争对手。」
库克所言不虚,今年的10月9日,美国众议院【美国众议院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会众议院(英语: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是美国的立法机构—美国国会的两院之一,另一院为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长达449页的报告,该报告详细记录了过去16个月对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的反垄断调查。
报告的结果的确非常有意思,可以发现,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的调查焦点的确集中在使用「致命收购」打压对手,比如Facebook收购WhatsApp、Instagram等。
很多读者不理解为什么Tik Tok【《Tik Tok》是美国美国电音天后DJ音乐女歌手Ke$ha演唱的歌曲,歌词主要由歌手本人、Dr.】在美国政府【亚伯拉罕·林肯在盖茨堡演说时,描绘的美国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强制要求卖出的时候看不到Facebook、谷歌这些公司出手,反而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沃尔玛【沃尔玛公司(Wal-Mart Stores, Inc.)(NYSE:WMT)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这类基本不沾边的公司来竞购,背后的原因就在于Facebook、谷歌头上早已被带上了反垄断的紧箍咒。
美国众议院对苹果的反垄断调查则集中在软件收费策略上,主要批评苹果依靠iOS操作系统的领先地位抽取AppStore付费下载费及内购项目的30%,苹果会利用其对App store【App Store(iTunes Store 的一部分),是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Mac的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iPhone SDK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控制力来排挤竞争对手。
对于不听话的开发者,苹果会威胁将其App从应用商店中下架,使其失去在iOS系统上架应用程序的唯一途径。
可以看到,苹果保守的收购策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面临「通过收购打压竞争对手」的反垄断压力,要知道,美国的反垄断调查可并非儿戏,在历史上多次拆分多家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苹果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键,收购保守就不足为奇。
答案之二:硬件厂商的独特性也让它不需要大规模收购硬件厂商的独特属性其实也是苹果不愿意直接收购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收购逻辑,比如为什么Facebook要花190亿的巨资收购WhatsApp?
要知道Facebook收购Instagram也只花了10亿美元,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行业极其可怕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因为Facebook知道自己如果不收购WhatsApp,那么在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自己就可能要输掉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这一战略赛道了,甚至连自己的Facebook Messager的市场份额也可能最终被WhatsApp全部侵蚀掉,输掉这场战争的代价可能远超190亿美元,这是Facebook作为社交巨头不能容忍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190亿美元的收购就是值得的,扎克伯格当时拍板这一收购决定时候甚至没有来得及通知董事会。
反观苹果所在的硬件行业,尽管也有硬件生态,但很显然,和互联网产品的强马太效应不同,硬件产品的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客户从购买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向购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时所增加的费用,如增加新设备、重新设计产品、调整检测工具、对使用者进行再培训等发生的费用。】是相对低的,网络效应会弱很多,所以先发优势就显得并不那么明显。
硬件是有生命周期的,当你的下一代产品不够好,用户可以低成本地转换到竞争对手,硬件产品要持续领先,就必须每一代产品都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而不像软件或互联网产品一样,只要占据了赛道,几乎没有被颠覆的可能性——Windows【Microsoft Window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1985年,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如此、微信【微信(英语: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支持S60v3、S60v5、Windows Phone、Android以及iPhone平台的类Kik软件。】如此。
因此,收购硬件企业的市场份额意义并不大,因为它几乎形成不了网络效应,同时由于收购的产品和原有产品本身存在差异,甚至规模效应也几乎没有,因此在硬件市场,单纯收购市场份额意义并不多大,关键在于持续领先的技术和体验。
所以,苹果的策略就变成了通过收购独特的技术来增强每一代产品的竞争力。
答案之三:苹果对自己定义产品的能力有足够强的自信
苹果的确有一项独特的能力,这项能力构成了苹果最核心的竞争力——定义产品的能力。
事实上,苹果超40多年的历史上,它几乎很少第一个发明某一产品,但它能神奇地整合业界最领先的技术,将他们转化成体验极优的产品——iPod【iPod是苹果公司设计和销售的系列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iPhone、iPad、AirPods、Apple Watch莫不如此。
如今,业界不得不承认,苹果似乎有一种独特的定义未来的能力——一个产品苹果在苹果率先发布的时候,很多用户总是关注它的缺点:iPhone续航短、易碎,iPad笨重、不支持flash,AirPods易丢、音质差。。。。。。。。
但用户神奇地发现,这些抱怨在随后的时间竟然悄悄地自动消失了,而行业的竞品基本在产品上层面会逐渐向苹果靠拢,这就是定义未来的能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解释苹果为什么不愿意直接收购竞争对手以获得市场份额——因为看不上,在苹果眼中,自己是这个星球上在硬件产品层面对用户理解最为深刻的公司,从苹果的历史表现看,它的确配得上这份自信。
分析完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Apple为什么会收购Beats,苹果真的看中了Beats的产品吗?
我看未必,苹果看重Beats的更重要的是音乐这个生态,Beats的创始人吉米·艾欧文本身就是音乐界极具号召力的音乐家,在音乐圈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和人脉,同时Beats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对苹果音乐生态有足够多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苹果收购Beats之前,Beats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音乐流媒体服务——Beats Music,所以很显然,苹果的第一目的并非要把Beats收过来卖耳机,我们看到像Beats X等产品的芯片其实是苹果用AirPods芯片反哺的,再看AirPods Max产品力上显然也是吊打Beats Studio的。
所以,苹果收购Beats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构建Apple Music这一战略生态。
隐忧:苹果保守的收购策略在新战场中还能继续凑效吗?
苹果的这套收购策略的确在过去被证明非常有效,但苹果今天的处境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硬件产品对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贡献度在下降,即完全依靠硬件就很难将苹果的营收再带上一个台阶,然而增长又是必然要求,于是苹果的策略在最近几年明显将重心转向了软件、服务和互联网产品。
一个典型的标志性时间就是——2019年3月26日,苹果罕见地开了一次没有任何硬件产品发布的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四项服务产品——新闻服务 Apple News,云游戏服务 Apple Arcade,金融服务 Apple Card 和电视流媒体服务 Apple TV+。
没错,在硬件边际增长递减的背景下,苹果未来的增长重心将变成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服务,这意味着苹果战场的转移,新的战场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上述三大保守策略逻辑中的后两条很显然就已经不再适用了——
以Apple TV+和Apple Music为代表的内容产品为例,苹果在内容行业的背景并不深厚,在流媒体和音乐两个领域面临着Netflix和Spotify的强烈竞争,并不占优。
早在三年前的2017年就有彭博社的分析师建议苹果应该激进地买下Netflix或迪士尼,以巩固其在内容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当时的苹果显然不感兴趣。
今天,Netflix或迪士尼的市值分别为2100亿美元和2600亿美元,即便是富可敌国的苹果也很难轻松地一口吞下这两个巨无霸了。
是滴,互联网产品和内容产品的收购从来都是激进的,这一点从迪士尼以极大的决心连续收购皮克斯、卢卡斯影业、漫威和21世纪福克斯可以看出端倪。
很显然,通过收购足够强势建护城河是互联网和内容产业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新的战场,苹果保守的收购策略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
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文章来源:卫夕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