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牵动全球人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开局。“GDP同比增长4.8%”的一季报备受瞩目。进入3月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目前,国内疫情反弹得到有力处置,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分析认为,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
网络上,相关分析文章广为传播,网友热议当前经济形势。
开局不易
今年是重要之年,开局如何?
近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刊发万字长文《重要之年看开年》,深刻解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精准回答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文章从“从变量看质量 平稳开局实不易”“从挑战看应战 稳扎稳打有章法”“从起势看走势 稳中求进添底气”“从开年看全年稳健前行信心强”等维度展开,指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文章谈到,重要之年看开年。中华儿女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成绩来之不易。微信公众号“新闻联播”刊发《12部门权威发声谈经济,这些关键词有深意!》文章指出,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备受瞩目。近期,《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稳字当头干在实处·权威访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社会关切。整体上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审慎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强调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靠前”“加快”“组合拳”等关键词成为衡量政策成色的关键。
如“靠前”——国家发改委方面表示,各项政策要靠前安排、加快节奏,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抓紧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央行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央行提前布局、靠前发力,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其中,进一步降准,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大流动性的投放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好实体经济,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等。
相关文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微博等平台引发热议。截至5月18日下午,微博话题“重要之年看开年”已有8399.5万次阅读。
网友“心田”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绝,经济压力逐渐加大,平稳开局实属不易。
网友“A—jun”说,回眸百年,感悟十年,飞逝的时光里,是坚韧不拔的中国。立足开年,展望全年,可期的未来里,是踔厉奋发的中国。
态势不改
4月份经济数据已公布,怎么看?
近日,中国经济网刊登《4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短期压力不改平稳态势》一文介绍,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
文章引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观点指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4月份,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全国范围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
5月18日,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转引的《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一文广受关注。文章从“稳增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稳就业——就业形势持续承压,四方面落实落细稳就业工作”“稳物价——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维度分析。
稳增长方面,文章指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密集出台。稳就业方面,文章谈到,针对就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研究就业问题,多个部门纷纷出台有关举措,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稳物价方面,文章提及,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4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1%,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物价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总的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
网络上“组合拳”成为热词。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表示,要着力打通一些地方还存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着力保障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打出保畅稳链纾困的“组合拳”。交通运输部方面提到两个“确保”:要确保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快申快办、全国互认,确保政策执行不留死角和盲区。
网友“火火”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油!加油!
网友“阿信”说,中国经济“形”虽有波动,“势”仍向好。
信心何来
中国经济,信心从何而来?
微信公众号“新华网”近日刊发《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这篇长文说透了!》文章直面难题:压力和挑战下,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
文章从“4月经济运行受较大冲击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汇聚政策合力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保持战略定力化挑战为机遇”维度展开。文章指出,疫情压力下,外界看好中国、加码中国步伐不停。举例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多家国际资管机构在上海申请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经济日报客户端刊载署名“金观平”文章《外资对中国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指出,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运营周期长等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外资大项目在中国落地,充分表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成熟投资往往寻求长期稳定的回报,跨国公司深谙此理。疫情干扰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给外资的回报却是长期的、确定的。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着眼于长期、锚定于未来,在中国落地大项目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文章分析,外资坚定投资中国,首先因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外资坚定投资中国,还因为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信心就是动力。放眼未来,中国经济依然拥有光明前景。那些坚定拥抱中国市场的外资,也必将收获丰厚的回报。
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上观新闻网在《因疫情静下来的城市,其核心功能依然在“静”中有“劲”——静态的上海,运转的上海》一文谈到,3月底4月初以来,上海各地陆续封控,市民大多回到了家中。但就像上海地铁一样,这座静下来的城市并未全然停止,它的核心功能依然在你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运转着。
5月16日,付凌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前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来临,一度降温。但短期的气温变化是异常波动,改变不了天气总体逐步回暖的态势。
对此,上观新闻的文章称:“他说的天气,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陈振凯)